8月27日至8月31日,由Bioiron Society Board主辦的第九屆國際生物鐵大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ron in biology and medicine(BIOIRON2023)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海德堡大學Martina Muckenthaler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Elizabeta Nemeth教授、昆士蘭科技大學Nathan Subramaniam教授、昆士蘭醫(yī)學研究所Grant Ramm教授與Greg Anderson教授等聯(lián)合策劃,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血液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牛津大學、英國女王大學等來自20多個國家的國際知名研究機構的鐵營養(yǎng)、代謝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交流。會議設置了鐵的生化功能、鐵缺乏與鐵過量、鐵死亡與疾病進程、細胞鐵感知和新靶點發(fā)現(xiàn)、鐵營養(yǎng)與感染性疾病、鐵生物學未來等多個專題,全球頂尖的鐵生物學研究團隊交流了最新的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印遇龍院士團隊萬丹副研究員和博士生劉栓參加此次學術會議,并進行了Dietary Iron Intake Benefits to Intestinal Goblet Cell Function and Alleviat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vasion in Mice口頭報告和Adequate Enteral Iron is essential for Paneth Cell Matu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roduction of Weaned Piglets: Involving Gut Microbiota壁報交流,向與會專家們分享了鐵調(diào)控腸道潘氏細胞和潘氏細胞功能的最新研究結果。印遇龍院士團隊通過仔豬、小鼠和腸道類器官多個模型,深入揭示了鐵營養(yǎng)調(diào)控腸道潘氏細胞和杯狀細胞分化和成熟,進而調(diào)節(jié)宿主先天性屏障功能的機制。該研究進展與此次參會的牛津大學Hal Drakesmith團隊和美國血液中心Francesca Vinchi團隊、浙江大學Fudi Wang團隊在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調(diào)控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起,共同展示了鐵營養(yǎng)調(diào)控宿主抗感染功能的最新發(fā)現(xiàn)。這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指導人和畜禽等養(yǎng)殖動物鐵營養(yǎng)素的合理應用和新型鐵添加劑的開發(fā),為從“微量元素鐵”的角度改善動物腸道健康和免疫功能提供了理論和數(shù)據(jù)的支撐。
期間,通過與全球科研團隊的深度交流,參會代表們也深刻認識到豬作為模式動物在人類營養(yǎng)和健康研究中的重要角色。這次會議不僅增強了印遇龍院士團隊青年人和博士生的學術自信,開闊了學術視野,也是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難得的學術經(jīng)歷。
口頭匯報現(xiàn)場
壁報展示現(xiàn)場